福建省城市建設品質提升工作組辦公室近日制定出臺《福建省加強城市地下市政基礎設施建設工作方案》(以下簡稱《方案》),進一步加強城市地下市政基礎設施建設,加快完善管理制度,提高城市綜合承載能力和安全水平。
根據《方案》,2023年年底前,福建基本完成以地下設施為主、包括相關地面設施的城市市政基礎設施普查;2025年年底前,基本實現綜合管理信息平臺全覆蓋,地下綜合管廊總長度超過300公里,城市軌道交通運營里程達到300公里以上。
據了解,《方案》內容主要包括總體目標、重點任務和保障措施三大部分。其中,重點任務主要包括制定實施方案、組織開展設施普查、建立完善綜合管理信息平臺、消除設施安全隱患、統籌地下空間分層使用、推進地下基礎設施體系化建設、加快老舊設施改造、加強設施管理和養護8個方面。
在建立完善綜合管理信息平臺方面,《方案》要求,各地在管線普查和已有專業管線信息系統基礎上,要同步建立和完善綜合管理信息平臺,并逐步將地下市政基礎設施日常維護管理納入平臺。其中,各設區市平臺力爭2023年年底前投用,福清、永安、石獅、晉江、南安、邵武、武夷山等縣級市平臺力爭2025年年底前投用。福州、廈門要將綜合管理信息平臺與城市信息模型(CIM)基礎平臺深度融合,與國土空間基礎信息平臺充分銜接。
在消除設施安全隱患方面,《方案》明確,已廢棄的設施由產權單位或管理單位組織封閉、封存,確保安全;“無主”的設施,由當地人民政府明確管理部門(單位),及時處置到位。
在統籌地下空間分層使用方面,《方案》提出,各地在編制“十四五”城鄉基礎設施、綜合交通、能源(電力)、通信、廣電網絡、人防等專項規劃時,嚴禁違規占用城市地下市政基礎設施建設空間。同時,要統籌制定城市地下市政基礎設施年度建設計劃,地下管線工程與地面道路工程同步實施、一次敷設到位,并適當預留管線位置,路口預留管線過路通道(管溝)。
在推進地下基礎設施體系化建設方面,《方案》要求,各地積極推動地下停車場、立體停車庫等設施建設,鼓勵充分利用公園、綠地等公共區域地下空間建設停車場,到2025年全省新增8萬個公共停車泊位,設區市投用智慧停車系統。同時,有序推進綜合管廊系統建設,加快管線入廊,到2025年地下綜合管廊總長度超過300公里。另外,加快推進福州、廈門城市軌道交通續建項目建設和新一輪軌道交通建設規劃報批,推動泉州、漳州軌道交通一期建設規劃研究,到2025年城市軌道交通運營里程達300公里以上。大力推進雨洪公園和排水防澇泵站等建設,“十四五”期間全省新改建雨水管(渠)2500公里。
在加快老舊設施改造方面,《方案》規定,各地要加大城市老舊地下市政基礎設施更新改造力度,對超過設計使用年限、材質落后的老舊地下基礎設施,制定更新改造計劃。“十四五”期間,全省要新建改造供水管網2500公里、新建改造污水管網3500公里。
相關負責人強調,各地要將城市地下市政基礎設施建設納入當地城市建設品質提升工作范圍,完善項目資金、政策制度等保障措施,鼓勵通過政府購買服務等方式引入專業化機構,在設施普查、排查、信息化管理方面提供專業化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