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以下簡稱“省廳”)認真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全面落實習近平法治思想,進一步完善監督體系,拓展監督方式,突出監督實效,行政執法能力和水平不斷提升,執法監督工作取得了明顯成效。
以強有力的執法監督,促進執法水平進一步提升
一是落實執法主體責任。省廳制定印發《關于進一步加強全省住建領域行政執法工作銜接、優化完善協作機制的通知》,明晰全系統各部門執法主體責任,強化執法工作銜接。二是著力加強執法監督。開展全系統行政執法案卷評查,對案卷的合法性、規范性、完整性全面評查,在評查中注重發揮典型案例示范作用。三是加強隊伍規范化建設。制定《安徽省住房城鄉建設領域行政執法人員繼續教育管理辦法(試行)》,促進執法隊伍培訓規范化。開展全系統行政執法人員職業技能競賽,帶動全省數萬名執法人員崗位大練兵、技能大比武,提升全系統執法人員法治素養和執法能力。四是規范裁量基準使用。每年動態調整行政處罰裁量權基準,實現全省行政裁量標準制度化、行為規范化、管理科學化。五是嚴格依法糾錯。嚴格履行常態化、長效化監督職責,對于行政執法部門違反法定程序,具體行政行為明顯不當等問題,下發行政執法監督書,要求依法整改到位。
以有溫度的包容審慎監管,促進營商環境進一步優化
一是推行輕微違法行為依法不予行政處罰清單制度。2021年,省廳出臺建筑市場監管、工程質量安全監管、建設工程消防設計審查驗收、房地產、城市建設與管理、大氣污染防治等6大類37項違法行為的免罰情形規定,對輕微違法行為實行容錯機制,取得了較好成效。截至2023年底,全省住房城鄉建設系統免罰案件1 500余件,為群眾和市場主體減免4200余萬元。二是推行承諾輕罰制度。在總結免罰清單制度經驗的基礎上,與省司法廳聯合發文,在全系統推行承諾輕罰制度,編制了《安徽省住房城鄉建設執法領域承諾輕罰事項清單》,規定了6大類27項違法行為的輕罰情形,輕微免罰和承諾輕罰制度在全省得到有效落實,持續優化了法治化營商環境。
以有威力的訴訟機制,促進公益保護體系進一步完善
一是建立行政執法與檢察公益訴訟協作機制。2023年6月,省廳與省人民檢察院聯合印發《關于建立住房城鄉建設領域行政執法與檢察公益訴訟協作機制的意見》,明確在歷史文化保護傳承以及城鄉人居環境改善等7個重點領域推進公益訴訟協作,建立了會商研判機制、專項聯動機制等六項常態化協作配合機制。二是與省人民檢察院聯合開展城鄉歷史文化保護傳承專項行動。認真貫徹落實住房城鄉建設部、最高人民檢察院《關于在檢察公益訴訟中加強協作配合依法做好城鄉歷史文化保護傳承工作的意見》,注重以小切口解決實際問題。專項活動開展以來,全省住房城鄉建設部門協助檢察機關摸排歷史文化保護領域案件線索88條,立案69件,制發訴前檢察建議57件。2024年5月,《中國建設報》刊載了安徽省歷史文化保護公益訴訟工作情況的相關報道。
下一步,省廳將認真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全面落實習近平法治思想,按照全國住房城鄉建設法治工作會議部署,持續完善執法監督體系,持續加大執法監督力度,以更寬的工作視野、更實的工作舉措,不斷提升行政執法能力和水平。